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史成果展示

《太湖之畔党史叙事》

党史成果展示 发布日期:2015-03-25 16:22 访问量:

苏州“党史文化”丛书·第一辑

《太湖之畔党史叙事》

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主编

古吴轩出版社 2014年9月出版


总    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文化与历史同源同流、密不可分,有历史必有文化,有文化必有历史。中国共产党 90多年的历史丰富而厚重,既书写着英勇辉煌,又记录着艰辛悲壮。党史文化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而得以形成并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灵魂的、以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核心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党史文化。包括党史文化在内的党的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源泉,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理论支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对于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未来,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作用日益重要。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牢固树立传承党史文化就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党史文化就是弘扬党的独特优势,发展党史文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深化党史研究,大力加强党史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素以人文荟萃、风物清嘉而著称,文化源远流长,绵延古今,并始终主导着吴文化发展的方向。与党的诞生之地——上海近在咫尺的苏州,得到中国共产党早期一些革命家的格外关注。五四运动爆发以后,他们和苏州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一起,积极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新思想、新文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及时在苏州建立起党的地方组织,从而揭开了苏州革命史新的一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州人民开展了前赴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五卅运动的号角,北伐革命的风云,农民暴动的枪声,抗日救亡的烽火,人民解放的战旗,在这方热土上激荡着铿锵的音符,汇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恢宏壮丽的乐章。新中国建立后,苏州各级党委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但苏州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乡镇工业从无到有,初步积累了农村兴办工业的经验,苏州成为中国乡镇工业的主要发祥地。1983年2月6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苏州,就小康社会建设问题进行实地调研。苏州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呈现的小康社会的美丽图景,成为邓小平视野中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苏州人民在小康社会思想的指引下,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发扬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走出不断创新的“昆山之路”,践行开放融合的“园区经验”,谱写出小康社会建设的华美篇章。 

    近年来,党史文化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地方党史文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这套地方“党史文化”丛书,吸收了目前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定型成果,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对苏州党史文化成果进行了多角度的生动展示。丛书中的文章体裁多样、资料丰富,对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苏州的党史文化成果,熟悉苏州党史文化研究的进展皆有所裨益。 

    我对苏州怀有特殊的感情,我的母亲是出生在苏州木渎的道道地地的苏州人。作为半个苏州籍人,作为一个入党约五十年的老党员,我对这套苏州地方“党史文化”丛书的编写出版发行尤其感到亲切高兴,谨对这套丛书的诞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龚心瀚            
 (作者系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 

后    记
    为进一步展示苏州党史文化优秀成果,大力弘扬苏州党史文化,更好的发挥党史工作的资政、育人作用,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决定编辑苏州“党史文化”丛书。《太湖之畔党史叙事》作为丛书之一,以亲切、生动的风格叙述党的历史中的“真人、真事、真情”。为广泛吸收苏州党史文化成果,自2013年4月起,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向各市(县)、区委党史工办(党研室、史志办)征集各地征文活动中评选出的以及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党的纪念日、重要党史人物纪念日、党史党建等方面的优秀文章。 
    经过广泛征集,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共收到征文100多篇。丛书编委会对征文进行认真筛选,最终有78篇文章入选《太湖之畔党史叙事》一书。本书体裁多样、形式活泼,分为叙事散文、人物散文、抒情散文和诗歌。本书的最终出版要感谢各市(县)、区委党史工办(党研室、史志办)在组稿中给予的支持。
    古吴轩出版社的领导与编辑人员,对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便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书稿篇幅所限,无法尽数展现征文中的优秀文章。受编辑人员水平所限,入选文稿中的疏漏之处难免存在,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