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学习交流

苏州运河之畔的红色往事

学习交流 发布日期:2021-02-02 13:45 访问量:

历史的长卷里,每一座城市都是一条流淌的河流。源远流长的京杭大运河见证了古城苏州的兴衰荣辱,也目睹了苏州革命的壮丽场景:从建党之初迎接国民革命高潮,到土地革命策划城乡武装暴动;从抗战爆发救亡图存,到打响解放古城的枪声,这些革命的苦难辉煌,无一不在运河之畔留下令人景仰的红色印记。

运筹帷幄迎风浪

20世纪20年代,苏州运河之畔,工厂林立,码头众多,苏州第一个党支部也曾设在“运河十景”的平江古巷。工人罢工、城乡暴动往往爆发于运河两岸。

阊门外谋划光复苏州。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1926年7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为配合北伐军光复苏州,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运河阊门外中华体育专门学校内,秘密成立了一个有30多名成员的武装策应组织,旨在与北伐军里应外合实现光复大业。

负责武装策应工作的苏州独立支部书记汪伯乐积劳成疾需住院治疗,为兼顾工作,他住进了距离体校不远的阊门外苏民医院。随着北伐军的日渐迫近,苏城内一时风声鹤唳,对革命活动严加监视。12月11日,警局派驻邮局的检查员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封信件写有“由于地下工作繁忙,所以久久不能见面”的话语,警局遂拘捕了寄信者唐觉民。刑讯之下身为策应组织成员的唐觉民不小心透漏出行动计划,警局随即派人监视汪伯乐的活动。

此时汪伯乐已住院多日,看到病房里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警惕性极高的他意识到自己已被密探监视。当一名同志怀揣革命传单进来时,汪伯乐漫不经心地说:“你上次带来的梅兰芳戏票,4元一张是推销不掉了,赶快乘火车去上海,晚了要退不掉的。”来者见房间内有陌生人,立即领会了汪伯乐的暗示而得以脱身。14日晚,军阀当局逮捕了汪伯乐,并将其押往南京秘密杀害,正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噩耗传到苏州,民众无不切齿痛恨这一残暴行径,并掀起了一股谴责声讨军阀的浪潮。

石湖边策划城乡暴动。道不同不相为谋。国共合作走向分裂后,为应对险恶形势,策划城乡暴动,苏州党团组织利用民间“八月十八游石湖”之机,在夜幕笼罩下的上方山召开会议,秘密制订城乡暴动计划。

城市暴动初定由苏州发电厂地下党员得到指令后,拉下全市照明用电总闸作为行动信号,集结在振亚、东吴等丝织厂的工人纠察队趁全城处于黑暗之际,夺取吴县警察局的枪支弹药,然后攻打县政府,以期获得暴动胜利。为营造革命舆论氛围,团市委组织“粉笔队”每晚上街书写“工农武装起来,建立苏维埃政权”“工农暴动胜利万岁”等标语。

但是由于声势造得过大,反而引起当局的警觉,夜间苏州城内开始实施戒严。待到原定暴动的那天晚上,指令电厂拉闸的书面通知半途却被戒严军警截获,电厂地下党员因接不到指令而不敢擅自拉闸,事先集合在各厂的工人纠察队因接不到信号也无法行动,以致暴动流产。运河沿岸浒墅关、望亭一带的农村暴动,也因条件不成熟而未能成功。

救亡图存洪流中

全面抗战初期,苏州即遭沦陷。位于上海外围、沪宁铁路和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苏州,湖泊众多,水网密布,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广阔天地和有利条件。

新四军夜袭浒墅关。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党中央决定在苏南平原水乡一带开创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初,新四军第一支队六团团长叶飞率700多名战士从镇江茅山出发,以地方抗日武装“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东进抗战。“江抗”部队进入苏州境内后,为扩大军威和政治影响,振奋苏州人民的抗日激情,决定实施夜袭浒墅关火车站的作战计划。

浒墅关居京杭大运河东岸,素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浒墅关火车站是沪宁铁路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有日军警备队30多人。“江抗”总指挥部决定浒墅关之战取“奔袭夜战、速战速决”的战术。6月24日傍晚,参战部队由无锡梅村冒雨进抵浒墅关后,由两个连在车站东西两侧警戒,一个连担负袭敌任务。一队战士待日军巡逻时,隐蔽尾随进入车站,并架设机枪封住车站门口;一队战士在向导引领下,包围了戒备松懈的日军营房。当连长向营房扔出手榴弹发出信号后,夜袭之战在车站、营房同时打响。战士们连续向营房投掷了20多颗手榴弹,引爆了营房内的汽油桶和弹药箱。日军意欲突围,等待他们的是机枪的扫射。

浒墅关之战仅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共毙伤日军20余人,烧毁营房2座,炸毁铁路轨道100多米,迫使沪宁铁路中断3天。

上海《申报》《密勒氏评论报》等媒体纷纷报道“浒墅关为游击军攻破”的消息。夜袭浒墅关让“江抗”军威大振,也极大地鼓舞了苏州人民的抗日斗志。

女校长殉难吴门桥。1925年底,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大学女校长杨荫榆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离职,回到她学习和工作过的故地苏州,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教育工作,在盘门庙湾街自家私宅创办了一所女子补习学校。

日军侵占苏州后,曾欲聘用日语流利的杨荫榆出任伪职,被她严词拒绝。是时,杨荫榆居所四邻小户人家饱受日军奸淫掳掠之苦,她为此多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斥责日军肆意违反国际公法。日本军官理屈词穷,不得不下令退还部分掠来的财物。如此一来,杨荫榆的补习学校成为了街坊们的安全庇护所,经常收留一些需要帮助的柔弱女子。

1937年底的一天,在盘门城外的运河之畔,一名女子惨遭两个日本士兵杀害,此情此景恰被路过的杨荫榆所目睹。次日,杨荫榆来到盘门外日本领事馆,义正词严地谴责日本士兵的强盗行径,并要求日方严惩杀人凶手。日本领事应声诺诺,然而暗中却向杨荫榆伸出了魔掌。1938年元旦之日,两个日本士兵诡称司令部邀见,然而行至盘门外吴门桥上,杨荫榆即遭到日本士兵的枪击并被推入运河之中。竭诚尽节的杨荫榆就这样死于日军屠刀之下,年仅54岁。诚如一位名家所言:抗日有各种方式,有拿枪的,有徒手的;有杀敌的,有斥敌的。斥敌的杨荫榆,也值得后人永久地怀念与铭记。

行兵布阵迎解放

人民解放军饮马长江,解放苏州成为渡江战役中的重要一环。沿运河前行,在河畔布阵,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枫桥桥面。苏州解放,为随后解放上海创造了重要条件。

胥江之畔智斗敌。20世纪40年代,苏州的最高建筑是矗立于胥江之畔枣市桥附近苏州面粉厂内的五层高楼。针对敌人伺机毁厂抢粮的图谋,面粉厂地下党组织提出“决不让敌人抢走一袋面粉”,发动工人保护好面粉厂设备和库存粮食。为此,地下党组织及时组织护厂队员,避开厂内特务视线,将库存面粉和小麦隐蔽地转移到安全的地下室。

4月25日,苏州城防指挥部一批军队进入面粉厂,企图占据五层楼楼顶,作为负隅顽抗的制高点。护厂队员一边把楼房钥匙藏起来,一边派平时与反动当局熟悉的人员出面接待,与敌人周旋。一无所获的敌人最后无可奈何离去。第二日,又有一队溃兵来提取军粮。护厂队员继续采取“智斗”,一面客气地接待为首的溃兵,一面谈论“枫桥方向已响起枪声”“解放军已经进城了”。溃兵们听到这些消息将信将疑,却也三十六计走为上,仓皇上船而去。27日凌晨,当解放古城的战斗打响时,面粉厂地下党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旗,挂在了苏城最高建筑之上。

枫桥西端枪声响。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后,29军担负起解放苏州的重任。此时,国民党苏州驻军开始撤往上海,只剩下一个师以及交警大队、保安队等地方武装,布防于城北、城西之虎丘、枫桥、横塘一线,掩护主力部队东撤。

4月26日凌晨,参战部队从无锡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和沪宁铁路向苏州前进。部队进抵浒墅关后,根据敌人布防情况,军部部署85师沿运河和铁路两侧展开,254团为右翼,从浒墅关向枫桥实施主攻;255团在其右翼,向高板桥方向实施牵制攻击;253团为左翼,沿铁路北侧攻打虎丘方向而后向城垣攻击。

是夜,人民解放军与敌呈对峙之态。次日4时,军炮团加入枫桥阵地,枫桥、江村桥守敌撤离,红旗插上铁铃关;高板桥阵地突击队员用裹着棉被的桌子充当坦克,挡住敌人火力冲入敌阵;虎丘方向遇河搭桥三路合击,迫使敌人让出阵地。人民解放军以胜利的姿态进入古城,受到苏城人民的热烈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目前,苏州正围绕保护、传承和利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一段”,而凝聚着苏州人民信仰追求和精神财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应缺席这一文化盛典,苏州大运河红色文化理应成为一块靓丽的江南文化特色品牌。

本文发表于《苏州日报》2021年01月29日A03版

作者: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朱江